李玫: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推动永利官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9-25浏览:581设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经师”“人师”到成为“大先生”,总书记始终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期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今年5月29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近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指出:“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建设教育强国,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每位教师都应该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根本遵循,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教育家精神推动践行初心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知责任重大,既要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更要有教育家精神,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系列学习,我认为大力弘扬教学家精神,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当有乐教仁爱之心

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故,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传道情怀,心里装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搜集他们的思想困惑,实时纠偏及时解答。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思想活跃起来,主动思考并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便于教师帮助学生将正确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学生所认同、能接受的理论成果,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政课教师只有树立了这种传道情怀,才能对思政课教学投入真挚情感,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执着信念。才能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直击学生心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有厚度的课。

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当有自信自立之心  

思政课承担着培育信仰,坚定信念,增强信心的重要使命,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政治品格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牢固信心。中国共产党临危受命,在中华民族即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带领人民舍生忘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艰苦奋斗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敢闯敢拼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今,我们告别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路走来,我们披荆斩棘、奋勇争先,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都是我们教师上好思政课的坚实底气和有力支撑。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责任担当和使命精神,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筑牢信仰之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当有胸怀天下之心

马克思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为推翻剥削阶级,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努力。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探索如何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坚持胸怀天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性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随者,教师需要具备胸怀天下的理论视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实际运用,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胸怀天下就要求我们能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分析问题。在对待东西方文化时,要坚定文化自信,正视文化的多样性,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既不能敝帚自珍,妄自尊大。也不能崇洋媚外,妄自菲薄。胸怀天下就要求我们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国内外社会现象,正视当代的中国,辩证地认识外部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一切指手画脚干预他国内政的行为进行批判。胸怀天下就要求我们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全球变局。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时,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和担当。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当有守正创新之能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守正”的活水源头。思政教师要提升自我理论水平,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成果,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锻造了革命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创新”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政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果,探索其时代价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守正”的主体力量,也是思政教师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思政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必须将其作为看家本领牢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的创新性成果,是我们学习理论“创新”的典范。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让他们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路径。

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当有启智润心之能

教师要有鼓励学生发问的主动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分析、勤于思考。能够发问,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积极思考的过程。时代的变迁和信息的发展使学生们对于社会、自我、人生价值的认知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思潮的冲击,他们所产生的思想困惑必须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解答。思政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出教学的重点,带领学生走出错误思想的桎梏,透过各种社会现象的表象去认识事物发生的本质,从而对于热点问题、社会现象、人生方向等有正确的认知。

教师还要具备经得起问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思政课教师“要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并不一定都有标准答案。教师在释疑的过程中,唯一的标准动作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问题。细微到分析中国自身热点问题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其深层次的逻辑,在和学生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击中学生渴求之“的”,使学生取到真经。

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当有勤学善用之能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强、知识覆盖面广、逻辑严密和系统性等特征。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四史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体系等诸多内容,同时还需要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有交叉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勤学、博学。

比如就中国精神的专题,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从分析中国精神的内涵、实质的角度,引出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以及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可以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阐述国家的起源、概念、特征等知识点破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则可以从讲述国史和党史的角度出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爱国自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则是在之前课程讲述完历史的角度,剖析思想理论产生的根源、内涵和其中的精神实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中要从新时代的背景入手,讲清楚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激发出学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形势与政策课中以时事为切入点,通过世情的分析,国情的比较,阐述中国国情,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同一个知识点,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建构系统的自主知识结构体系。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应把教书育人视为崇高的事业,把讲好思政课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担负起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应有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玫)


返回原图
/